美国西部十个国家公园游记

6月29日:Zion National Park


老叶    2001年11月初


首日,寨昂国家公园(Zion National Park)

六月二十九日,星期五。

清晨约六时许,从梦中醒来。一看,这不,我们已不在纽约的家,已在新大陆西部了!这次西部十个国家公园的新“西游记”就这样拉开了序幕。

立马起床,提着相机冲出门外。果然,太阳已升起一丈高。看清楚了,这旅馆似乎是孤零零立在荒漠中。

照了一张相,在车边换镜头时,不好!换下的镜头从包上约离地不到一尺处落下。出师不利!遮光罩一边开裂。还好,还好!镜头完好。

随后在旅馆内用旅馆提供的简单早餐。早餐时,遇到两大家子老美,每家都有两,三个小孩。一看,风仆尘尘的样子。一问,果然,两家一起出来旅游已十多天了,其中大多是野外宿营。寨昂公园是最后一站。据他们说,为了此次旅游,两家一起准备了一年。佩服,佩服!

上路后,沿9号风景公路开不一会儿,此时公路两旁的荒漠上不时就看到从平地上突然升起一座山梁,山梁上一个平台,平台上又象有一段“长城”从这地方延伸出去。类似这样的山梁一座接着一座,颜色承褐红色。而山梁之间时有平地接壤,放眼看过,宛如一道道古战壕。这种景色在东部我们从未见过,一下子便被震住了。后来在犹它及亚立桑那的几千英里的旅程中,才得知这种风光比比皆是,是科罗拉多高原(Colorado Plateau)的风光特色。

往前开二,三十分钟,前面突起两座大山,从山谷中进去,一个小村庄隐在不大的一片绿林之中。寨昂国家公园到了。在公园门口处,花五十美元买了一张国家公园全年通行卡,一年内可不限制次数地进出任何国家公园。(若只买一次有效的,则要约十至二十美元,各公园不同)。

据说,在地球的另一端耶路撒冷城附近有一座山叫寨昂(Zion),原在巴勒斯坦国内。在上世纪初犹太搞复国运动时,提出要回到这座山建国。所以当年犹太人将复国运动就称之为寨昂主义(Zionist)。现在这座山就在以色列境内。也不知道寨昂国家公园的命名跟这座山有无关联?

也许真的是有关联的。进入寨昂公园不久,路分两道。9号路沿右边拐去,沿着一条山脊爬上了山,穿过公园,由东边出口延伸出去。这条山脊叫寨昂-Carmel山脊公路。据韦博斯特词典(Webster),Carmel山脊原是以色列境内,地中海沿岸的一条山脊名。

沿着这条山脊公路开去,穿过两段隧道。隧道中有几个窗口,从窗口看出去,是不见底的山谷,而山谷对面,则是直上直下的峭壁,很是壮观。可惜行使在隧道中不许停车,无法摄影。出了隧道,可以看到是接近了山顶。在这里,路两边的山很有意思。山上突起一个个白色小包层层迭迭,而小包就象贝的壳,有一圈一圈的轮,就如一个个硕大的贝壳倒扣在山坡上,很是别致。继续往前开,就到了棋盘山(Checkerboard Mesa)。

棋盘山,故名思义,山有棋盘之相也。整座山象一面巨大的棋盘,线条纵横交错,整齐有致,满布整座白色的石头山背。白色的棋盘山,耸立在四周均为褐红色的山峰巨石之中,显得格外引人注目。

其实寨昂公园的主要景观是在另一条约七英里长的路上:寨昂公园景观路。这条路已不许游客自行开车进出。所以我们先将车开回公园入口处的游客中心(Visitor Center)处,开始坐公园内观光车游览。我也第一次由司机变为乘客。

这是一条山谷中的路,沿着处女溪(Virgin River)弯弯曲曲延伸进去。河水清澈见底,两旁树木青翠,群山拔地而起,岩壁耸天,扑面而来,直插云霄。真是水清木秀山更伟。山路沿着河水弯延进去,或曲径通幽,或峰回路转,豁然开朗,真是“山穷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。莫非陶渊明梦中的桃花源就在此?

落泪岩, Temple of Sinawava, Zion National Park,Utah

2001年6月29日下午

Nikon N90S,

Nikkor 105mm/2.8 AFD

光圈:f16, 速度:

Circular Polarizer

三角架:Bogen 3001/3262QR

Fuji Velvia

Nikon Coolscan IV ED 底扫

每一拐弯处就是一个各具特色的绝佳景点。或红或白或红白相间的巨面岩石立在面前,视角之高之广,再广的广角镜头也难能所为。只有身临其境,才能体会到万分宏伟的气势。我们经过了“三长老峰(Three Patriarchs)”,“大白王座峰(Great White Throne)”,“落泪峰(Weeping Rock)”等,最后来到了山谷深处,路的最顶端,“思娜娃娃庙(Temple of Sinawava)”。虽然此时才约5时,可是太阳只照在山头上。看来即使正午,太阳也未必能照到山谷底来。此处有一个小广场,处女溪从边上流过。溪水缓缓,流过密密麻麻铺满河床的小鹅卵石。儿子及他妈就在那里尽情地挑拣起鹅卵石来。溪水那边有几座秀丽的小山峰隐在绿林之中,此景犹如桂林山水在美洲大陆的再现。广场四周拔地而起的“落泪”岩交错有致,直插云天。这景色真是优美极了!遗憾的是,相机镜头里就是没办法抓住这些美妙的景色,雄伟的气势。最后只好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这里。

许是由于景色太美的缘故,身临峡谷里华氏100度左右(摄氏约37-8度)的高温,我们也并未有太炎热的感觉。

回到停车场,正想开车上路,却发现车启动不了。回想起来,原是停车时未将车灯关上,电瓶的电用光了。许是那时由于景色太优美都无暇顾及关灯了吧。找来公园工作人员,帮忙将车发动起来。险得很,若不是正好在游客中心,真还不知如何办。从此每次趴车都留心一下,在余下的旅程中再也没发生同样的事了。

吃了晚饭,约七时(犹它时间)开回9号路,并接上15号高速公路。不一会儿,接上130号公路,约一小时后,转入21号州际公路,向西而去。这些都是双向(单向单车道)的高速公路(Byway),限速70英里。公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高原,低矮的小灌木长在沙漠土质上。高原上偶有不高的山脉凸起,延伸出去。我以每小时八十多英里的速度向前飞奔,追着落日。一路眼界之内全无人烟,偶有一辆车子从前方出现再从身边飞过。我这才意识到我开在了全美最荒凉车流量最少的高速公路上。可我也未觉得寂莫,因路上偶有野兔飞过。忽然,远处路上有一只野兔,飞车来到,躲避不及,扑一声,顿时成了车下鬼。我也一惊。虽已加以留意,然一路上还是有四,五只野兔如此走上相同的归天之路。

天色渐渐暗下来。左前方居然有了点点银光。原来是一个湖。有湖必有人家。果然,跨过了犹它,进入了内华达,小镇Baker就在前方。Baker就坐落在两州的交接处,大约就几十户人家。当晚就落脚在“边界客栈(The Border Inn)”。一夜无话。

"新大陆的梯田", Zion National Park, Utah

2001年6月29日上午

Tokina 28-70mm/2.6-2.8f AF

光圈:f16, 速度:

Circular Polarizer

三角架:Bogen 3001/3262QR

Fuji Velvia

Nikon Coolscan IV ED 底扫

 

处女河(Virgin River), Zion National Park, Utah

2001年6月29日

Tokina 28-70mm/2.6-2.8f AF

光圈:f16, 速度:

Circular Polarizer

三角架:Bogen 3001/3262QR

Fuji Velvia

Nikon Coolscan IV ED 底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