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西部十个国家公园游记

7月11日: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


老叶    2001年11月初


第十三日,石化木森林国家公园(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)

七月十一日,星期三,十公园游的最后一日。

我们这次新西游记是以一个袖珍型的国家公园--石化木森林国家公园为结尾的,其面积仅约九万多英亩。既然石化木森林公园是一个袖珍型的公园,它的景色也该是袖珍型的吧?您猜得不错,确实如此。

石化木森林公园是由北南两部分组成。北南两部分的景色就如泾河和渭河,严格区分,绝不相混。北部是“彩色沙漠(Painted Desert)”。闻其名,便知,在此可观看沙漠风光,并且是彩色的沙漠风光。南部是石化木森林,是整个公园的主题。石化木是何等神仙,居然成了公园的主题?从名字看,便可猜出是石化的木头。即原本是木,后来石化了,成了石。从此过程,便知,此“神仙”该十分希奇,令人神往。况且公园中的此等“神仙”并不仅是单个,而是“人数众多”,成了森林。更是令人惊奇。

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

彩色沙漠

2001年7月11日

Nikon N90S,

Tokina 28-70mm/2.6-2.8f AF

Circular Polarizer

三角架:Bogen 3001/3262QR

Fuji Velvia

Nikon Coolscan IV ED 底扫

然而,森林怎么又与沙漠相伴在一起的呢?这实在有悖常理。原来,这亚立桑那州的东部在远古时期(约两亿年前)曾经是地球上那个时期的主宰角色--恐龙的故乡。在那时,这里是万物生长,多种生灵共存,森林一片又一片,是恐龙的乐园。后来,这块土地下沉,洪水泛滥,树木倾倒,被沙土及火山灰覆埋。被掩埋的树木长年缺氧,浸泡在硅化水中,便逐渐转变成了石化木;再后来,又是这块土地下的地壳扭曲错位,造成被掩埋的石化木断裂,土地提升,将这些恐龙时期的植物化石和动物化石暴露出地面。干燥的气候又将这块土地变成沙漠,以今日我们所看到的面目展现在人类面前。两亿年的漫漫历史,造就了这一远古森林变为石化木森林的奇迹。

我们从北门进入公园后,一路过来,看了近十个这种景色的景点,如Tiponi Point,Tawa Point,Kachina Point,Chinde Point,等等。点与点都相隔得挺近的。首先映入眼界的便是一望无际的粉红色的波浪形的沙漠,就如波涛汹涌,一浪逐过一浪,无穷无尽。细看,这些“波涛”都是粉红色的,而 “浪尖”,则是蓝白色的。这种颜色的变幻更增强了这幅“画”的动感。我们强烈地感觉到有若置身于色彩斑斓的粉红、兰白的正在汹涌澎湃的波涛之中。

离开彩色沙漠往南,来到公园中部,便是一著名景点:“蓝色沙丘(Blue Mesa)”。既然处于公园中部,该兼北南两部分的特色,或兼容两者吧?是的,蓝色沙丘确实兼顾两者,即有北部的沙漠风光,又有南部的石化木风景。

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, Arizona

蓝色沙丘

2001年7月11日

Nikon N90S,

Tokina 28-70mm/2.6-2.8f AF

Circular Polarizer

三角架:Bogen 3001/3262QR

Fuji Velvia

Nikon Coolscan IV ED 底扫

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, Arizona

蓝色沙丘

2001年7月11日

Nikon N90S,

Tokina 28-70mm/2.6-2.8f AF

Circular Polarizer

三角架:Bogen 3001/3262QR

Fuji Velvia

Nikon Coolscan IV ED 底扫

观看蓝色沙丘是从漫步在一环形的沙漠中的小径开始的。站在小径的路头,蓝色沙丘的面目便一览无余。那衬托在蓝天及朵朵白云下的是那峰峰相连,错落有致的一座又一座的沙丘山;而每一座沙丘则“穿”着以蓝色为底并嵌有灰白条纹的“衣服”,头顶则“戴”着灰白色的“帽子”,盘坐在小路的两旁;小路则弯曲穿梭在无数这些沙丘之间。一幅无比迷人的景色。

沿着小路走下去,往路边,沙丘谷里看,那些或黄或黑的彩色的圆柱形的是什么?噢,原来它们就是一节节的石化木。远看这些就是木头,散落在地上,沙丘间。近看,从横断面看,这些分明是彩色的水晶石,然而却带有一轮一轮的年轮。摸摸,分明是石头的感觉。大自然真是如此神奇!

那小淘气这个摸摸,那个看看,甚至把玩在手上,陶醉在其中。我也激动不已,恨不得偷偷地揣上一块,放到口袋里。真是矛盾不已,这思想斗争实是激烈:是服从于那经不起的诱惑而揣上一块,还是拒绝诱惑,泰然处之呢?在来公园之前以及在公园游客中心已接受足够的教育,知道这并非是取之不尽的源泉,也得知其惩罚是很严厉的。在未面临这之前,还真没料到这诱惑力是这么大。在游客中心,还真看到这样的例子,有人无法拒绝诱惑,而“晚节”不保。看来,我这“晚节”还是更重要些,无论如何得挺住这诱惑。

终于从小路上回到停车处,松了口气:还是“正义”挺住了“邪恶”。没料到,这仅是“小菜一碟”。下面的诱惑是一个比一个强烈。

原来下面景点的石化木才真正是“森林”来着。满山遍野的石化木胡乱堆积着。有的堆成一堆;有的散落一地;有的分明是一棵大树倒下,断成十多节,并且“树皮”(已成化石)犹在。这些景色,不断提醒我们,这里曾经是一片茂盛的森林。

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, Arizona

石化木, 是木,还是石?

2001年7月11日

Nikon N90S,

Nikkor 105mm/2.8f AFD

Circular Polarizer

三角架:Bogen 3001/3262QR

Fuji Velvia

Nikon Coolscan IV ED 底扫

据说,在上世级初成立保护区之前,曾经人们来此地运走这些去做各式各样的东西,如造成桌子等。以现在的观点,这样的桌子该是价值连城,因现在公园外所卖的巴掌大的一块石化木就值几十元。当然,最早利用石化木的该是印第安人。在Long Logs点,有一座印第安人盖的房子,所用材料全是石化木。房子五颜六色的,所以其名为“玛瑙屋(Agate House)”。

我们一路看了“碧玉森林(Jasper Forest)”,“水晶森林(Crystal Forest)”,“长木堆(Long Logs)”等,最后来到“巨木堆(Giant Logs)”。此处有一巨型的石化木,名字也叫老忠诚(Old Faithful),其横断面直径达九英尺半,真够巨大的。

具有快乐童年的儿子一路走来,兴奋极了。也难怪,石化木森林国家公园是名符其实的儿童乐园!

已接近“新西游”的尾声。下午五时许,离开了石化木森林公园,沿40号州际高速公路直奔“赌城”拉斯维佳斯而去。在满天星斗时刻,到达了这让您一夜致富,也让您一夜变得一无所有的冒险家的乐园。只觉得:灯海迎面扑来,车海迎面扑来,人海迎面扑来,更有那高达一百一十华氏度热浪张开臂膀朝我们迎面扑来。我们恍惚从朴实自然的远古时期一步跨入了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!


尾声

历时约两周的西部十个国家公园游到此已算是结束了。致于我还要再罗嗦几句,是由于我们次日(七月十二日)去游了胡佛大坝(Hoover Dam),想在此再交代一下。胡佛大坝其实在前一日晚从亚立桑那来拉斯维佳斯时,已经过。只是当时天色全黑,并未细看。所以今日又专程来了一趟。

还未到大坝,已是热浪滚滚。进了大坝,则是游客如潮,连进门都要排老长的队。参观大坝,则要约二十美元。由此可见,胡佛大坝不仅是提供美国西部能源的发动机,而且是美国的一部印钞机。大坝与上文看到的葛兰大坝壮观程度相当,并无什么特别。倒是当年胡佛极力筹建大坝时,经过相当周折。这段历史,在其中的展览室里有详细介绍。

我们匆匆看过大坝,便回到拉斯维佳斯。在拉斯维佳斯又待了两夜修整修整,于十四日下午起身回到东部。

同样的经历,原定四时半的国家航空公司(National Airline)的飞机迟迟未从洛山矶飞到。直至约六时,飞机才起飞。有趣的是,我们这个航班原本是包晚餐的。可是在飞机上,只见乘务员分了几份晚餐,便不见动静。肚子咕咕叫。夫人跑去一问,被告知,没估计到这么多乘客,所以未准备足够的晚餐。不解的是,对于如此计划的变化,他们倒也不需要广播通知一下。

接近午夜时分,这波音767徐徐降落在了JFK机场。又回到滚滚红尘的纽约了!


结束

游记到此该已结束。只是在此我想向摄影爱好者介绍一下的此次旅行的摄影器材等。我带了一机四镜。

机身:Nikon N90S。

镜头:

常用变焦头:Tokina 28-70mm/2.6-2.8AF。

广角镜:Nikkor 20mm/2.8AFD。

人像微距镜:Nikkor 105mm/2.8AFD Micro。

长焦变焦镜:Nikkor 70-300mm/4.0-4.5AFD。

闪光灯:Nikon SB-28。

三角架:Bogen 3001,头:Bogen 3262QR。

另外还有几片偏光镜(Circular Polarizer)。所带20卷Fuji Velvia正好在胡佛大坝上结束了。

感受:广角必需,长焦必需,偏光镜必需。最好带上灰色渐变镜(Neutral Density)。去年买Nikkor 70-300mm/4.0-4.5AFD时,主要是基于长途旅行时重量的考虑。此次西游后,从所出的照片,对它失望之至。所以回来后不久,便又去买了“小钢炮”Nikon 80-200mm/2.8f AFD(new)。之后到Vermont看红叶时,背着小钢炮曾走了十多里,并未觉得怎样的受不了。

老婆带的摄像机是:Sony TRV 230。行程出发前刚买的。感觉良好。所带的6盘8mm 的带子居然不够,后又在途中买了两盘。

儿子及他妈自然还得给我们留影,所以带了到此一游的相机:Minolta 400si。也照了二十多卷富士100定的彩色负片。

二零零一年十一月初稿于纽约